专业认证验厂咨询机构
用认证助力中国出口企业走向世界

认证咨询电话:

400-110-6659

出口reach

当前位置: 首页> reach

reach认证

REACH 是欧盟针对化学品的核心管控法规,全称为 “化学品注册、评估、授权和限制”,并非传统认证,而是确保产品合规进入欧盟市场的 “安全通行证”。 它要求年生产或进口欧盟的化学品超 1 吨,需向欧洲化学品管理局注册,提交安全数据并评估风险。核心是管控 “高关注物质(SVHC)”,截至 2025 年 4 月清单已达 247 项,涵盖致癌、致突变等有害化学物质。若产品中 SVHC 含量超 0.1%,需向买家通报;年出口超 1 吨还需向当局报备。

如果你做外贸,尤其是电子、纺织、玩具、家具等行业,想把产品卖到欧盟,大概率绕不开一个词 ——REACH。很多人会把它当成 “认证”,但其实它更像一套 “欧盟化学品管家规则”:从化学品生产、进口到使用,全链条管安全,目的只有一个 —— 不让有害化学物质危害人、污染环境。搞不懂 REACH,你的货可能在欧盟海关被扣,甚至面临高额罚款,所以这事儿得掰开了说清楚。

先搞明白:REACH 不是 “认证”,是欧盟的 “硬法规”

首先要纠正一个常见误区:REACH 不是 “花钱拿证” 的认证,而是欧盟 2007 年生效的 **《化学品注册、评估、授权和限制法规》**(全称 Registration, Evaluation, Authoriz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),是欧盟范围内管控化学品最核心的法律。


不管你是中国企业出口产品到欧盟,还是欧盟本土的生产商,只要你的产品里含有 “化学品”(注意:不只是纯化学原料,像衣服里的染料、手机壳里的塑料添加剂、玩具上的涂层,都算 “化学品范畴”),就必须遵守这套规则。它的逻辑很直接:“谁生产 / 进口化学品,谁就负责证明它安全”,把安全责任直接压给企业。

REACH 的核心:4 个环节管到底,从 “源头” 到 “使用”

REACH 的名字里藏着它的核心运作逻辑 ——“注册、评估、授权、限制”(简称 “REACH 四步走”),每个环节都针对不同的风险点,层层把控:

1. 注册(Registration):“先报备,再进门”

这是 REACH 最基础、最核心的一步,针对的是 “量” 的管控。简单说:只要你每年生产或进口到欧盟的某种化学品(或含该化学品的产品)总量超过 1 吨,就必须向 “欧洲化学品管理局(ECHA)” 提交注册申请,相当于给这个化学品 “办个身份证”。


注册不是填个表就行,得提交一堆 “证明材料”:比如化学品的成分、生产工艺、毒理学测试报告(有没有毒、会不会刺激皮肤)、环境影响报告(会不会污染水 / 土壤),还要说明它的用途和安全使用方法。只有注册通过,你的化学品或含该化学品的产品,才能合法进入欧盟市场。


举个例子:你是一家生产塑料玩具的企业,玩具里用的 “增塑剂”(让塑料变软的化学品)每年进口到欧盟超过 1 吨,那你就必须给这种 “增塑剂” 做 REACH 注册,否则玩具根本没法在欧盟销售。

2. 评估(Evaluation):“官方查一查,看你没说谎”

注册完不代表万事大吉,欧盟会抽查评估,避免企业 “造假” 或 “漏报风险”。评估分两步:


  • 企业自我评估:注册时,企业要先自己判断化学品的风险等级(比如 “低毒” 还是 “致癌”);
  • 当局评估:ECHA 或欧盟成员国的监管机构会随机抽查,比如看你的测试报告是不是真的、风险判断准不准。如果发现你隐瞒了高风险,会要求你补充测试,甚至暂停你的产品进口。

3. 授权(Authorization):“高危物质,特殊情况才让用”

有些化学品风险极高(比如致癌、致突变、会影响生殖系统的 “高度关注物质”),欧盟默认 “不允许用”,但如果目前没有更安全的替代品,且该物质对某个行业很关键(比如某些医药中间体、电子行业的特殊焊料),企业可以申请 “授权”—— 相当于 “开特例”。


申请授权的门槛很高:企业要证明 “这个物质的好处大于它的风险”,还要承诺 “正在研发更安全的替代品,一旦有替代品就马上停用”。而且授权有期限,到期了要重新申请,一旦有替代品出现,授权会立刻取消。

4. 限制(Restriction):“直接划红线,谁都不能碰”

这是 REACH 最严格的一环,针对的是 “风险极高且无替代必要” 的化学品。欧盟会直接发布 “限制清单”,明确规定:某种化学品在特定产品中 “禁止使用”,或 “限制使用量”,不管你注册没注册,都不能超线。


比如大家熟悉的 “双酚 A(BPA)”,欧盟就规定:婴儿奶瓶中禁止使用 BPA(含量必须为 0);再比如 “铅”,限制在电子电器产品中含量不超过 0.1%。只要产品超标,直接判定为 “不合规”,会被召回或销毁。

企业最关心的 “SVHC 清单”:日常检测的核心,也是最容易踩坑的点

提到 REACH,很多企业首先想到的是 “SVHC 检测”,这里的 “SVHC” 就是 “高度关注物质”(Substances of Very High Concern)的缩写,是 REACH 里最贴近 “产品端” 的管控内容,也是我们常说的 “REACH 检测” 的核心。

1. SVHC 清单:一直在更新,企业要盯紧

ECHA 会不断把 “高风险化学品” 加入 SVHC 清单,截至 2024 年 5 月,这个清单已经有 247 项物质(以后还会增加),涵盖了致癌物质(如某些偶氮染料)、致突变物质(如甲醛释放体)、环境激素(如邻苯二甲酸酯类)等。

2. 不是所有产品都要检测,但要 “主动排查”

很多人以为 “所有出口欧盟的产品都要做 SVHC 检测”,其实不是 —— 关键看 “产品中 SVHC 的含量” 和 “出口量”:


  • 如果产品中某种 SVHC 的含量超过 0.1%(按重量算),不管出口多少,都必须向买家 “通报”(告诉买家有这个物质、含量多少、怎么安全使用);
  • 如果这种 SVHC 的年出口总量超过 1 吨,除了通报买家,还必须向 ECHA “报备”(提交更详细的使用信息);
  • 如果含量低于 0.1%,且年出口量不到 1 吨,一般不用检测和通报,但要能提供 “供应链证明”(比如上游供应商的 SVHC 声明),证明自己的产品没问题。

3. 注意:“检测” 只是合规的一部分,不是全部

很多企业觉得 “做了 SVHC 检测,就符合 REACH 了”,这是大错特错。REACH 的核心是 “全链条合规”:


  • 如果你是化学品生产商 / 进口商(年销量超 1 吨),首要任务是 “注册”,而不是只做检测;
  • 如果你是下游产品厂(比如用化学品做玩具、衣服),除了检测自己的成品,还要要求上游供应商提供 “REACH 合规证明”(比如原料的注册编号、SVHC 声明),避免上游原料不合规导致自己的产品被卡。


简单说:检测是 “查问题”,而注册、通报、供应链管理是 “解决问题、避免问题”,两者缺一不可。

为什么要做 REACH 合规?对企业来说,是 “保命符” 也是 “敲门砖”

对想做欧盟市场的企业来说,REACH 不是 “选答题”,而是 “必答题”,因为不合规的代价太大:


  • 直接损失:产品在欧盟海关被扣、销毁,已经卖出去的可能被召回,光这些损失就可能让小企业扛不住;
  • 罚款:欧盟各国的罚款标准不同,比如德国最高可罚 5000 万欧元,法国可罚营业额的 10%;
  • 信誉损失:一旦被通报不合规,企业在欧盟市场的口碑会彻底崩塌,客户很难再信任你。


反过来,做好 REACH 合规,好处也很实在:


  • 顺利进入欧盟市场:拿到 “合规通行证”,不用担心被海关卡关;
  • 提升客户信任:欧盟买家更愿意和合规的企业合作,因为他们也怕因上游不合规被牵连;
  • 倒逼企业升级:做 REACH 的过程中,企业会更清楚自己产品的成分,倒逼自己用更安全的原料,提升产品竞争力。
最后再划一次重点:别把 REACH 当成 “花钱买检测” 的小事,它是欧盟从 “化学品生产” 到 “产品使用” 的全链条安全管控规则。对企业来说,要做的不只是 “检测产品里有没有 SVHC”,更要搞清楚自己的产品属于哪个管控环节 —— 是需要注册,还是需要通报,或是只要管好供应链。


尤其是现在欧盟对化学品的管控越来越严(SVHC 清单还在增加,限制物质范围也在扩大),提前做好 REACH 合规,才是打开欧盟市场、避免踩坑的关键。


联系我们 提供全方位服务

认证咨询电话

400-110-6659

Related suggestion

相关推荐